白露之后的钓鱼黄金期,把握这两个钓法变化,大鱼钓到你手软

生活水域的改变:夏季的高温天气直接导致浅水位置水温过高,当温度超过了鱼最适宜的水温,它们就会游到深水区域进行生活,也就有了“夏钓潭”这一说,白露过后的气温已经降到了28度以下,同理水温也会相应下降再加上浅水靠近岸边食物丰富,鱼就会从深水区游回岸边觅食生活。

食性的改变:白露到晚秋时间很短,为了快速的增加体内的脂肪含量,鱼会在这段时间疯狂觅食进行过冬,这段时间的觅食口味也会区别于夏季,由于夏季天气比较闷热,鱼的口味更偏向于清爽的谷香、果香的饵料,到了白露后鱼为了增膘过冬,口味将更倾向于高蛋白的荤饵。

钓鱼的收获与饵料、钓位息息相关,季节转变导致生活习性的改变不容小觑,如果不在钓法上加以应对,纵使鱼情再好也足以让你空军回家,所以我们在白露过后钓法上也要改变。

钓法要改变

饵料搭配要改变

白露之后并不意味只没有小鱼的骚扰,所以我们在饵料搭配中,不能一蹴而就直接使用香腥味的饵料,而是在夏季饵料的基础上进行细微调整。

采用应季的谷香型饵料如玉米、红薯等当做基础饵料,因为白露后是庄稼丰收的时节,这段时间应季的谷物饵料对大个体鱼类的吸引力很强,可以使用 玉米面、红薯粉等。粗粮对于想要过冬增膘的鱼儿来说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上添加 虾粉、蚕粉、红虫粉、螺肉这类腥味饵料,诸如 螺鲤、疯掉鲫、红色风暴这类腥味比较突出的作为主攻饵料,提高整块饵料的蛋白含量。在荤素搭配比列根据南北温度的差异,保证谷类百分之50,主攻的腥味在3-40进行调整即可。

饵料搭配完成后,我们还要有诱鱼留鱼的窝料进行配合,窝料上的选择可以延续夏季的老谭玉米,不过我推荐大家自己动手,1000g的玉米配上30g蜂蜜,加水稀释,水位刚迈过玉米后,放一天之后使用,针对白露之后的水情鱼情效果特别好。

钓点水深要改变

水温的变化是导致鱼类生活习性改变的主导因素,最明显的就是在刚立秋的那段时间,一日三变,早晚短杆中午却要使用长杆才可以,主要原因就是水温的变化,鱼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水温进行生活觅食,白露过后温度下降,最高的温度也没有超过28度,水温更是低于气温,相较深水缺食的环境这时我们应该选择相对较浅食物丰富的钓点进行作钓,下面讲一个这两天发生的事情,更能凸显出水温对鱼获的直接影响。

昨晚开发了一个新的钓位,钓位选择是一片处在洄水湾的藕塘,水深差不多两米左右,作钓目标鳊鱼,因为鳊鱼属于中上层的鱼种,所以这次采用的也是钓浮,钓一米左右的水深,从下午两点钟开始作钓,一钩玉米一钩饵料,期间频率颗粒打窝,半小时左右中了第一尾鳊鱼,钓到6点左右上了5尾。然而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却一口都没有了,调整水层钓到1.5米的深度,继续颗粒频率打窝,又开始给口中鱼。

这个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水深和水温的关系,因为两点到六点这段时间是温度缓慢下降的时间,到太阳落山后,水层表面温度更是会持续走低,鱼感受到了水温的变化,会向下游动待在自己觉得舒适的水层进行生活觅食。所以我们在选择钓点的时候要根据水温的变化决定钓点深浅改变,中上层的鱼种例如鳊鱼、草鱼、鲢鳙等更喜欢温度高的水层,水深的选择也应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一天中应该和立秋一样从下往上,在从上往下的调整作钓;底层的鱼种鲤鱼、鲫鱼则直接选择靠近岸边水深1.5米-2米即可。

上面没有叙述钓位的改变,因为钓位的选择是固有的思路,四季通用,反倒是饵料味型和钓点水深的选择需要及时改变才能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写在最后

白露过后早晚温差特别大,白天短袖加身觉得刚刚好,秋风拂面精神爽,到了晚上你会感受到想加衣物方恨少,所以喜欢夜钓的钓友晚上出钓一定要多带一件外套,过了八点后温度下降的最为厉害,及时有防晒服也抵挡不住北风的秋凉。

资深钓友都知道一个潜规则:钓鱼不用药,纯属瞎胡闹。

如果你想在四季钓的时候每次都能爆护的话,不妨试试这种“钓鱼神器”,新手用了也能满载而归,年年有余

目前,很多的鱼塘老板不让人带这种钓鱼小药,怕你把他的鱼都给钓走了。但是,这种小秘密,小编今天偷偷告诉大家,让大家钓鱼有妙招,不用怕钓不到鱼,只要你往饵料里喷一喷,鱼就会自投罗网,不到半天,保管你能够钓到20斤的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