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懷堂文稿卷十六
墓誌銘
潛孝先生冒徴君墓誌銘
故明熹廟時璫禍大作黃門北寺之獄興諸賢相繼逮
繫笞掠死六君子其最著也而國是淆于上清議激於
下名流俊彦雲合風驅惟義之歸高自題目亦如所謂
顧厨俊及者當是時四公子之名籍甚四公子者桐城
方密之以智陽羡陳定生貞慧歸德侯朝宗方域與先
生也先生少年負盛氣才特高尤能傾動人嘗置酒桃
葉渡以會六君子諸孤一時名士咸在酒酣以往輒狂
以悲共訾懷寧懷寧故奄黨也時金陵歌舞諸部甲天
堂文卷六
下而懷寧歌者爲冠歌詞皆出其主人懷寧欲自結當
先生讌客嘗令歌者來先生與客令之歌且馬且稱善
懷寧聞益恨甲中興黨獄定生指得幾死先生賴誠意
伯厪免旣而定生朝宗相繼殁密之棄官爲僧以去而
先生獨存亦無意於世矣家故有園池亭館之勝歸益
喜客招致無虚日館餐惟恐不及其材雋者愛之如子
弟客至如歸而家日落園亦中廢主人遂如客幾無所
歸亦不自悔也晚益以圖書自娛克享大年以終蓋自
先生殁而東南故老遺民之風流餘韻於是乎歇絶矣
其可痛也余之得交於先生也後而先生待之如最故
者其孤奉狀以來治請銘余不敢辭而序以銘之序曰
先生冒氏名襄字辟疆别號巢民世爲揚州之如皋人
始祖致中爲元兩淮鹽運司丞元亡不仕累傳而至某
者永樂時亦不應召學者私謚爲潛德先生又傳而至
廷瑞弟政進士官巡撫以訐劉瑾下獄子鸞鳳鸞亦進
士官至參政鳳生誾闊生承祥承祥生士拔士拔生夢
齡貢生歷南寧知州先生祖也父起宗舉進士以吏部
郎出歷官副使母馬恭人先生生十歲隨南寧入蜀輒
能賦詩文敏董公爲作序尋爲諸生試輒冠其儕副使
之官先生每留侍南寧曲盡敬養不以遺父憂副使嘗
調官荆樊時流寇勢張甚誓死守先生往省覲奉恭人
以歸歸而不入寢或問之先生曰父在殘疆而子安枕
臣人
成
席乎泣血上書抵政府言路之與副使忤者皆心動得
調寶慶時有與副使同官以邊事嬰禍者其子以數千
金屬先生得解還其金封識如故旣屢試不得志以副
榜當授推官而亂作遂不出數移居避亂艱難造次奉
養萬方兩大人歡甚無所苦也當副使疾革索筆書示
兩孫爾父天生孝子又曰爾父胸中天空海闊恭人嘗
得危疾𥸤以身及長子代子果天而恭人幸無恙父殁
逮事又三十年跬步不忍離其喪之也先生年七十矣
泣慕如孺子於族黨尤有恩姑老無子迎事之終身姊
歸後家破亦如之事外王父母及諸舅氏皆曲體恭人
心無不至友愛諸弟老而彌篤庚中秋何人入户將剚
刃焉先生子以身蔽與婢俱被重創聞於官詞連及弟
先生痛哭太守前直弟無是事太守泣觀者數千人亦
泣遂并寬剌者與人交有始終定生子檢討君小而才
邀至家園飲食教誨之以成其名邑有許小以誣被法
妻子當入旗胥王姓者實護行先生子以道里齎并辦
所贖之費胥感動陰以其妻代行久之以先生所辦金
贖歸而許妻不知也先生高胥義迎養其夫婦至死尤
敬共桑梓而急其利病辛已歲大旱上官才先生委以
賑其邑人全活無算不足自鬻産繼之歲壬辰復大祲
先生賑如前民疫死者衆先生日行道殣中亦病且殆
邑令陳泣禱於神死三日而蘇晚年退居祖宅傍築室
懷堂久上六
數間雜植花藥客至與酌酒賦詩解音樂時命小奚度
曲亦以娛客所著述甚富成集者有先世前徽錄六十
年師友詩文同人集樸巢詩文集水鱠詩文集書法特
妙喜作擘窠大字人皆藏奔珍之其殁也年八十有三
康熙癸酒十二月也配蘇氏中書舍人某女有賢行實
克事君舅姑以佐先生年六十有二而殁子嘉穗貢監
生丹書廩貢生考授同知即代先生受創者皆蘇出女
二適諸生洪必貞側室張出孫
都督管游擊事嘉穗丹書俱能讀父書以孝謹世其家
將以康熙甲戌冬十二月葬先生某鄉某原而合諸蘇
孺人之兆始先生旣不出名益高督撫以監軍薦御
以人才薦皆辭以親老今康熙中復以山林隱逸薦以
博學宏詞薦亦不就也學者韙其行私謚爲潛孝先生
與潛德配余抑尤有感焉世之亟亟千得官藉口于祿
養以致遺恨于不及事其親者何限先生少時意氣蠭
發亦喜於自見後乃消融斂退不求獲乎上而惟順乎
親視彼三公子所得爲何如嗚呼其於潛孝良不愧銘
曰
桃葉長干賓客衣冠有如擊筑易水風寒水鱠之居匿
峰是廬有如舞衣伯瑜親娛孝友干家是亦爲政丘園
大佳而非捷徑憂患怡然消其魁壘老大成灰少年如
矢推排人間餘八十年海闊天空斯言良然我作銘詩
足自故官六
藏諸馬鬣宿草春煙年年風月
故長洲知縣書臺孫先生墓誌銘
康熙三十六年春正月故長洲知縣書臺孫先生以疾
卒於家其孫翰林檢討勷以狀泣踵吾門而請曰某聞
諸禮矣其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不知不明
也知而弗傳不仁也吾祖官不過二令即罷去無大勳
勞慶賞聲名而德善之可稱述者某知之勿敢
不仁之是懼惟是墓隧之石以謁諸吾子某猶記先曾
祖妣許太孺人嘗語某曰而祖兒時異凡兒下筆輒驚
其塾師嘗以其餘力旁探子史百家從人借得秘本竊
手鈔成帙父嘗慮其凌雜也投諸火則曰兒都之
矣試之果然今其帙具存也爲諸生時明末盜起策賊
所不至奉吾夫婦避之數免於難嘗出爲賊帥掠得與
語奇之得釋微吾兒吾兩人幾不濟人咸以爲孝感也
先祖妣李孺人又嘗語某而祖令長洲時前令有冤獄
蓋漁户數輩爲讎者屬他盜入之至死而祖甫受事上
官吏來趣辭成速上之則立吏於庭出諸漁者曰謂若
輩盜者塗之人皆盜矣吾何愛二官陷良民於死吏感
動首觸地屈服悉直之上官亦不忤也又有橐金四千
求斷獄殺其所怨者唾其面斥去之解官後留縣十餘
年不得歸民愛之凡僦屋以至米鹽細碎爭輸送如辦
公家屢却之弗止也同官某以事被劾夜邀而祖指所
卷十六五
藏金曰第爲計無恙者盡以壽君笑而頷之力爲請追
還所上章卒不受一錢也某之嗣先君子年十一歲則
巳能記吾祖諸行事家素貧自罷縣歸曰益落足跡三
十年不人城市惟書籍自娛某成進士手書來云汝官
庶常必九德中有二二而持之以恒乃爲吉哉之士某
早年謬有文譽則且喜且憂之曰得名太早則稱塞恐
後某奉命典試七問吾祖書戒之曰汝無自負知文
而有易心其他則吾素汝知不汝慮也及榜發而喜使
謂某名方病减餐今爲汝進一餐矣然勿自多士君子
立身尚有大於此者蓋吾祖行巳事事不苟老益不懈
其見諸事與言者率類此不勝述也檢討之狀云爾余
自爲諸生以文字受知先生進見則教以力學好古知
先生所得於少時者許太孺人之言爲信先生罷官後
將四十年吾縣人稱賢令必曰先生檢討當奉使過縣
所至城市聚落老稚男女遮視此吾孫使君孫耶有感
歎泣下者則李孺人之言益信檢討以文學有盛名而
謙以自牧性寡諧少可澹於榮利余與同館中嘗竊歎
爲古人則知先生之本身以教于家者而檢討之言亦
益信也嗚呼是可銘先生諱繼字曰可書臺其號世系
具詳乃考合初府君傳誌中卒時年七十有九配李孺
人前卒于五人雲錦諸生以檢討貴敕封如子官卒
雲曦雲暅武生雲暉雲霄女三人適陵縣張繩祖張源
能仁卷十六六
懷聞
誠康瑋孫六人長檢討也先生於中表中特命爲雲錦
嗣往吾鄉魏恭簡公曽祖李少育於從母之適魏者長
而遂氏之曰魏命我矣後世我子孫必世守其祀勿絶
爲簡公儒者後雖貴竟未之改也以相傳至於今然則
先生之命檢討與檢討之受王父命其猶此志也夫銘
曰
孔門稱騫父母之言先生無間從妣而傳人誰毁譽庶
人之議先生去思縣民出涕有繩其武承考克家其光
也遠耀豈自他我作銘詩匪弟子私於筆不愧有道之
碑
貢士王君墓誌銘
君諱弘文字器先今都統公永譽長子也先世本完顔
氏居建州徙開原完顔漢姓王也君高祖諱守官開原
諸生遂著姓王氏曾祖諱一屏盛京侍郎祖諱國光
總督兩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鎮海將軍都
統世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謚𮖠壯維王氏兩世文通
武達績在世書而今都統公尤折節下士以詩禮爲家
緒前承後開君自少禀庭訓耳操目染佔畢而外嗜欲
無他其發憤肆力沉鬱攻苦廢寢食而狎風雨如寒士
敬愛良師友恂恂莊莊如孺子一睹記不忘解會了徹
什百倍人如宿儒而文采風流縱橫跌宕酒炙交至啁
諧間作吐屬一無凡語餔餟亦復可觀則邯鄲生所歎
懷自人作卷六七
爲天人對之者不覺意消而自慚形穢都如老兵如傖
父也兩游江南載書恒滿名山大川斐然有作皆可歌
誦今存者有三餘草屈首而受舉子業斂才就法其筆
無不可也康熙丙子舉京兆試明年捷南宫人咸目君
當在翰林會上親征塞外未廷對也而君疾作矣
君性至孝娶干李侯某之女結縭甫一載即游江南旣
出而李卒君歸二哭而止神雖傷不忍以悼亡貽兩大
人憂也方出春閣所生母顧有危疾晝夜侍湯藥衣不
解帶者累月而都統公貴而貧扈蹕塞外有無一待給
於家君入侍母疾出則任供億之乏絶者經營零雜以
忘其勞其年夏五月疾作遂勿救年二十三也君病時
手書起居都統公如平生及病篤猶自力間作而公在
軍中遲兒書忽不至曰得母病乎又久之不至曰噫兒
其死矣家人一不敢以告及歸將至恐主人之悲也紿
之曰公子尚在則且喜且疑入門不見兒也以問夫人
亦不言亟趨子舍始有挽而對以實者一慟幾絶嗚呼
父子天性無論才不才况如君之才者乎命之不猶蘭
摧玉折凡同氣味不勝云亡之痛况父子乎君有四弟
亦能讀書如競爽者有二兒雖幼以與善之理度之必
在其後君視而瞑當在斯乎而君則巳矣余以一日之
長而來哭君齋户未扃凝塵滿榻圖書猶班分部居退
筆古瓦尚淋漓欲濕則益以悲欲詩以哀之未就也會
有應堂文作十六
都統公以今戊寅年三月曰葬君祖墓之傍而屬余以
納諸竁者則吾志也豈敢辭嗚呼孰使余誌君而僅止
于斯者尤可痛也夫銘曰
問才何生天選之鳴問才何死天尼之止死生翻覆果
窳草木莫願爲才自寇而災要之短折神理不滅我詩
哭君君聞不聞一丘雖妥千秋磊砢葬子乃翁猶黑頭
公
待贈徴仕郎翰林院庶吉士周君墓誌銘
鮮民之生銜恤靡至尤劇於幼時其知與痛有甚於其
長也其不知與及長而知之痛又莫贖於其不及知也
物固有類相感者自余少孤每聞孤兒節槪如目擊其
窮如身嘗其苦如各言其傷有不知涕之無從者今乃
復得我上海周君君之喪父也甫八歲踊而哭常淚及
旁人蓋知之者也母張撫而教之能承其志以自力於
學家貧母撠挶於内伯父急難於外以字孤而君名益
起尋入太學諸公多稱之得資脯脩爲養事母者三十
二年而母卒喪葬以禮有司以君故以母節行聞於朝
旌表如例君益感泣尚無有以報吾父也有弟同居共
爨無異財伯父母相繼亡喪之如父母事其子如母兄
撫其孫如已出而伯父有母寡居亦仰於君者終身也
教子以力行學文尤惓惓於巳之未酬者望之後人蓋
君以孤童成立五十餘年間劬其躬以持其家得不墜
室文善九
設其父在艱易之相去當如何而内有母外有伯父其
猶不幸中之幸者乎嗚呼君其知之矣余尤感而自悲
也晚年有子發聞君乃幸少可以報吾父而弗及養千
子其又可哀也君諱貽謀字孫嘉號蓀菴系出汝南宋
南渡後世居蘇州之甫里自曾祖始遷上海君卒於康
熙三十七年八月十三日距其生年六十有三配儲氏
諸生國禎女子二彝甲戌進士翰林院庶吉士鼎太學
生爲弟後女二適諸生高楫楊受祺彝有嶲才善詩古
文初入翰林驚其老宿奔喪泣謁余將葬有日願乞銘
嗚呼余之稔君審矣彝又言君有孫極憐愛彝子也爲
僕婦失手墮地而殤怖請死君絶痛然令若潛逃者余
因追憶余有弟三歲乳媪挾以墜樓立殞先君曰命也
亦薄責使去事絶類爲補書之銘曰
有泣爪呱痛而天呼卒完其巢若反哺烏其人之天其
報不誣子復有子何天之衢蜜印在懸柳荒在塗後穀
若斯無恨丘吾
中憲大大分巡淮徐道江南提刑按察使司副使
戴公墓誌銘
士大夫官於四方多以才發舒來江南輒不得志以去
爲邦人之愛惜者比比也而至今猶稱我戴公不置云
公初筮仕通判太平府府多盜練義勇授方略悉平之
遷知陜之乾州時滇蜀未附軍興旁午公預儲侍無一
堂文稿卷十六十
闕者而民不困將軍某頓兵城外暴甚則闔門不聽入
一軍大噪州人反矣嗾將軍屠城公挺身出數之曰王
師所至當使義聲先路而暴犯平民從此而南誰不悉
死拒我日不聽入城者某也殺某一人足矣將軍者悔
悟手馬鞭授公吾士卒過闉闍一步即手此抶之州境
帖然人以公方之段太尉云尋平州西五峰山群盜遷
同知濟南陞濟東興屯道僉事勾稽草田勸耕假種流
庸安集丁外艱歸終喪補昌密兵備道昌密項背畿輔
多王公湯沐邑庄頭挾强佩勢群不逞夤緣聯紐爲民
患公乃通其豪呴嘔慰勞旣習乃爲言奸人擾民狀且
累君盍聽我少檢押各唯唯受教轉相告母犯戴公約
束遷登萊道參議海禁嚴少犯輒死而内臣駐登州防
護興告訐民家大率破公力與内臣枝柱卒奏記巡撫
而撤之河頻歲不治會公以次遷淮徐道副使首請除
徐州荒田賦八千餘頃踰年河大决宿遷先是岸高城
踰丈俯視城窪然瀦也至是水更溢岸復築隄防之甫
即工風雨大作浪軒簸如雷隄中水鈴鈴出民爭趣城
門巳闔呼號徹天丁夫構駭將盡走公方坐交床指摩
左右牽衣請避公曰無萬數人倚此隄生死隄不就者
吾與波上下耳手持薪揵塞之衆感奮爭負土不曰隄
成人以公比之王尊嗚呼忘身之難也不惟愛身而巳
或且以爲囊橐焉河之患臣之利也比歲河數潰天
庭白文薩卷十六
堂
子臨朝歎息無公忠任事之臣不治則壞治亦壞旁皇
南顧未紓宵旰之憂使得如公者落落數輩以從事爲
魚之民其有幸乎公尋以歸仁隄故去官初主歸仁者
同知劉某工費十七萬多爲上官貴人壽而以其餘自
娛公揭其狀於河臣某者三不聽及河臣罷事露勘官
問公三揭及河臣受賕事公謝無有坐是鐫級去人咸
稱公長者靳文𮖠公來受事強留公公跪而辭老母春
秋高共養闕然常恐差跌爲老人憂恨今承微罪去私
願遂矣幸公財哀語次淚涔涔下文𮖠乃巳尋以前勞
復原級歸養母金太恭人及免喪遂不復出者凡十二
年而終公諱聖聰字無聰以貢生歷官封至中憲大
夫先世爲山陽龍氏明初有後於外家爲登州之戴遂
氏焉爲世襲千户尋遷益州衛高祖諱學曽祖諱禹祖
諱朝用皆千户父諱復魁都司僉書以公貴贈如公
官公事兩大人盡愛致敬畜其弟更衣并食久不忍析
箸也完親黨之不能昏喪者與人交不爲深中切劘不
少假而人咸安之長於吏才尤善决獄於濟占廉豪家
奴之刼人者於登萊坐婦人之同寄豭殺其夫而堅不
承者於徐州有左道籍衆將倡亂按殺之而焚其籍不
問其敏斷多此類自喪贈公葬於歷城因家焉歸田後
往來濟上留連山澤枕籍圖史旁及釋典諧物外之趣
年八十卒於康熙三十七年七月配王氏其封恭人寧
官沱公卷十六
懷
遠衛經歷可登女子四璠丙辰進士兵科給事中琳乙
卯舉人費縣教諭琪坤諸生女二適諸生蔣瓛舉人朱
經璠在諫垣有聲奔喪來謁銘以葬余旣稔公之服官
道奉會議河工之旨益歎斯人之難得而惜不獲盡
其才乃略其事如右而系以銘銘曰
金隄萬丈兮使君支大農巨億兮使君不知當其時或
愚其爲試更索兮舍若人而誰巳不可追嗚呼自燕秦
齊魯風馬牛之地兮以莫不思匪南人之言私
詔授光祿大夫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文
定公墓誌銘
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大學士合肥李公薨於位遺疏聞
上震悼命大臣侍衛至邸第奠茶酒禮臣舉卹典
閣臣議謚法翰林院撰代言之文以祭以疏其生平立
朝行巳之大者著之碑先是公寢疾上自塞外聞
之曰何不早奏即遣學士問所苦賜禁方上藥諭御醫
用心調理曰視朝畢輒問病勢减以否蓋上臨御久
嘗屢易執政諸大臣深惟政本之地爲治化樞恒難慎
其人試公者歷有年所益信其可大任而公入閣未期
月即以憂去上特虚席以遲其來公益慎乃位屬海
内乂安持大體不求赫赫名惟清靜和平與師師百僚
化紛更異同之迹歸于無事以仰稱果聖天子休息愛
養元元含弘廣大之至意中外食隱然之福無窮在位
有腹堂人官六
五年善始善終而群情猶以年之不長不獲究其施爲
惜云公之喪將行孤子編修孚青以狀泣請於其長門
下士韓茨爲辭以納諸墓謹敘以銘敘曰公諱天馥字
湘北號容齋先世湖廣黃岡人遷於廬者爲始祖諱英
洪武初以軍功授世襲廬州衛指揮僉事因家焉七傳
至公曾祖諱應元祖諱長庚父諱萬化皆以公貴誥
贈光祿大夫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累世雖高勳
世胄皆好讀書公父初補諸生尋襲衛職本朝初以都
司督上江漕務愛賓游重然諾生三子公長也次天錡
天稃公自少頴異七歲即能詩稱神童明季流寇剽掠
江淮間合肥被陷公隨兩大人倉皇避難手一卷不暫
釋未及弱年誦四庫書殆徧始公家有别子占衛籍永
城故公即以其籍登順治丁酉鄉薦明年成進士選翰
林庶吉士在館益博聞約説縱橫演迤於經史百家蓋
經世之學基此矣辛丑授檢討冬奉嫡母張夫人諱歸
里服除補故官康熙戊辰復以父憂法辛亥陞司業迎
養生母翟太夫人邸中尋陞侍講侍讀充日講起居
注官歷講讀學士至少詹事丁巳陞内閣學士兼禮部
侍郎在萬上前有所見必陳無隱多見從辛酉陞户部
左侍郎部故利藪有以苟苴謁者公拒之曰吾一曰在
部汝曹無望兹事之行也皆動色縮手相戒甲子調吏
部尤以揚清激濁爲巳任公在户部四年吏部五年而
有援堂次上
三無私焉上自是器公益深矣未幾陞工部尚書轉
刑兵二部尚書辛未遷長吏部曹司吏素不便于公者
畏公之復來而遠人稔聞公名則喜甚公逐吏之尤黠
者以便選人而部復爲之一清云時當補大學士巳逾
年一曰上諭滿漢諸大臣曰機務重任必不可用喜
事之人朕觀李天馥老成清慎學行俱佳朕知其决不
生事遂以命公壬申十月也次年六月翟太夫人薨
上諭諸大臣李天馥入閣未久倚毗方殷未及展施遽
邇回籍深軫朕懷遂賜御書貞松二大字兼賜以
手卷云儒者當學探本原行迪醇茂循序進德守巳道
虚一言一動罔有不謹嘉謀嘉猷必以入告斯廣譽翕
聞爲周行之士蓋緣公之所巳能益屬望其加勉也行
後一曰上曰李天馥侍朕三十餘年未嘗有過三年
易過此官不必補人及服將除即召起公公感上
知之深益退然若不自勝措其身于一言一動無過之
地如聖明之詔誡而宰物應機要皆以虚公處之長
官百司各安其職一不以巳與威福歸之於朝而毁譽
不出諸其口同列咸服其和敬而小大共樂其寬雅也
上三征朔漠還兵革甫息公尤以寧民之道可也在
簡欲變法不如守法欲救弊未必無弊奉行故事惟謹
不敢失尺寸此乃所以報也昔宋李文靖公爲相真宗
問治道何先對曰不用浮薄喜事之人此最爲先文靖
坐
又嘗言居重位實無補惟中外所陳利害二切報罷之
朝廷防制纖悉備具或狥所陳請施行事即多所傷
所謂庸人擾之是巳公之深慮遠識蓋絶類上之器
重公以此然文靖在位未久公年亦不甚過之平格之
老不壽於天痛矣夫公旣殁上特賜謚文定按謚法
安民大慮曰定公之不喜事所以安民也人咸以受大
名爲當云公性至孝先是張夫人之喪毁甚杖而後起
及贈公殁亦如之有終身不逮養之悲而翟太夫人之
喪歸當取道巢湖西口時冬月水涸及舟至水驟涌數
尺如送喪者舟過即落如故旣葬廬於墓側手植松楸
晨昏禮謁淚血沾漬墓門忽有白燕雙飛掠水而至呢
南上下久之不去人咸以爲孝感遂名公所居爲白燕
廬遠近皆歌而和之友愛二弟白首無間尤好爲德於
鄉自廬墓後窮民歸之遂成村落當歲旱苗將稿公爲
壇墓前三日齋以禱於天方蒲伏雨大作及秋忽飛蝗
蔽天皆驚恐公復禱如前未幾蝗盡去鄉民咸德之公
殁而哭之者衆久益不忘也公在位尤篤於人物如李
翰林因篤趙參政進美秦檢討松齡等公爲學十時薦
以應博學宏詞科者也陸御史龍其邵參議嗣堯今巡
撫彭公鵬公爲吏部所汲引以洊至大官爲名臣者也
下至單門寒俊聞聲相思惟恐其不登用有名章迴句
輒流連歎咏不置蓋汲汲於以人事君其心好之誠而
心卷十六六
非有強也公所活人尤衆爲學士時冬月斷囚嘗請生
其死者知縣李方廣當死公曰其人素有才名得緩不
死尋以赦免又有殺人扺罪者公獨言乃仇人先折其
父足爲父報仇可赦也遂得减等兵興民多被俘贖而
歸之者嘗數百人在刑部有縣令負官錢數萬産盡應
赦而吏持之急公至即與寬免以釋其子孫之係累者
念囚多瘐死爲庀屋材多爲之所别罪之輕重以居囚
至今德之又有大獄下部議者皆曰應死公察其冤獨
議曰不當死上竟從公議也始在翰林名藉甚雅以
文章爲已任諸號爲文家率後先倡和而尤與葉文敏
公及今尚書澤州陳公新城王公倡復古學刊落僞體
每朝罷讌遊或闔户吟賞翛然如林下人一篇出好事
者爭傳諷旣居相位雅不以自多不復有狎主宗盟之
豪氣而望其容貌習之于語默動靜之間其風神局度
使人意消皆書卷之所積而然也所傳有徧年詩容齊
千首詩詩餘其古文制誥諸集將次第行世公生于有
明崇禎十年正月二十四曰薨于康熙三十八年十月
十五曰年六十五夫人李氏指揮同知諱兆生女繼張
氏贈封皆一品夫人子二長編修孚青也康熙巳未
進士孚蒼巳卯舉人女五適字皆名族孫三人昉楙貢
生昉琳防焚尚幼孚青等舉公之喪以某年某月某日
葬於某鄉某原菼事公于國子後數侍後堂之末不敢
卜卷十六七
有
以不文却孤之請而公之事不勝書深懼槩而弗詳然
弗敢誣且溢又生平奉公之教甚多皆可書之大帶憶
公貳吏部時菼以學士與廷議遇事有不平者不禁形
於辭色公微笑謂焚君何至是凡事平其氣而可也僕
初亦爾後漸熟漸平也焚退而尋味不巳而變化之爲
難未嘗不有媿於公言銘曰
金斗六星其五主廬靈和篤公叶贊斗樞少也稽古經
神學府洊更常伯登爲碩輔薄伐旣定簧鼓笙吹不吐
不茹公相以詩官刑政典有條秩如遵道遵路公相以
書壯不如罔賁不如白何慮何思公相以易運于無迹
宰而不尸一龍一蛇一張一弛帝深用嘉長倚丞弼
朅不憗遺三能坼一有煒玉管紀諸緗編載錫絲言揭
兹新阡稷契皋陶讀書不息睪如鬲如於斯長畢過者
下馬痛者回車鶴歸燕來占復其初
誥授奉政大夫廣西分巡左江道按察司僉事李
公墓誌銘
往余在翰林今廣西布政使述齋李先生爲編修余嘗
歎其有文學政事才後出知臨江督府范公上其治狀
尋拜轉運兩浙之命余嘗自喜言之不誣後每當
廷推意未嘗不在我述齊也今年秋述齋將舉母董宜
人之喪合諸乃考僉事公之兆而屬余以誌銘因得讀
忍庵黃宫贊所爲狀始稔僉事公之歷官聲蹟足以啓
懷堂卷十六
翼後人而又竊怪捐館舍時述齋方在襁抱何以能得
之詳則又知孝子之克追念先德詢諸士大夫及甘陵
淮徐諸父老之口件繫以爲家法世譜而其事皆出於
衆論之所同然益可知其非無美而稱之也按狀僉事
公諱允禎字貞甫號修庵先籍江西贛州明洪武初調
德州衛隸右所遂爲德州人累傳至逢時嘉靖甲辰進
士官御史論馬市有直聲歷山西左布政使公高祖也
次子汝棟隆慶庚午舉人生煥煥生嗣美以子貴贈奉
政大夫工部員外郎公其長子也自少力學工文癸酉
舉於鄉順治元年隨牒除故城知縣地衝困供億一切
辦而民安之核舊丁二萬餘之厪存者七千將請除會
調豐縣吏觀望爲姦公收縛吏集衆焚舊世而别具狀
竟得請後述齋除清江縣蠹吏董宜人喜曰此爾父在
故城時清丁地法也豐俗多告訐富家大率破日鏃狀
公請于上官悉下其狀于縣置對杖斃其魁於通衢風
乃息民有二女次艶而貧姊夫欲私之不可遂以盜陷
其夫論死公微行入獄調知其姊夫賄盜與獄吏作奸
狀論如法而釋其夫又有富家子利其亡弟之財誣其
婦以姦廉得其主謀者痛繩之冤始白有兄弟爭財直
在弟判歸之各責以大義皆感動泣謝去會陽缺縣官
監生某引賊破縣城上官以公才賢委勦賊出不意掩
捕之皆敗走甫定而防兵至聲言欲屠城公以牛酒犒
用懷瞠文蒙人卷十六九
師力止其帥入城民恃以無恐後述齋知臨江嘗擒斬
盜魁董宜人則又喜曰我嘗以爾父在硯率兵捕賊告
爾爾庶無負也尋陞南城兵馬司指揮遇籍没家輒收
其往來札火之保全者甚衆進工部營繕司主事尋督
琉璃廠革侵蝕清逋課窑户工價實給如額時端門
大工賴以速成遷員外郎加一級有文綺鞍馬之賜
單恩晉階奉政大夫順治九年出督清江船政兼理
鈔關清船廠大料小料之弊革關鈔濫差及額外加税
之弊因排纂漕使五集以示後云進屯田司郎中十三
年陞廣西左江道按察司僉事扺岳州病甚不能前明
年遂告歸公歷任十有四年即任繁事劇皆自壁理不
一假他手奸猾吏咸累息而尤以清操著稱抵豐時庫
吏張設甚盛駭問之故曰庫中羡餘耳怒而斥遣之所
拔豐諸生持百金爲贄謝弗受署陽山途遇賊數十艘
皆呼曰此清官各散去清江任滿校公帑餘數千金不
一取也性孝友甫舉於鄉即以先所析産授之弟自奉
甚約而能急人豐與清江兩舊任各以缺額被留爲力
任代償而聽其去皆感泣曰公活我歸以疾杜門官長
造請謝不見嘗爲家訓曰我祖父忠厚傳家願予利於
人不取人利我爲官嘗存此心爾等後有居民上者其
勿忘祖父訓則知述齋之清節歷任不渝其教有自而
公不獲之左江後其民竟享賢方伯之利者無窮公利
卷十六
人之心又可以不恨也公生于明庚子十一月十一日
卒于康熙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年六十有三又三年乙
巳二月十五日葬於州之北衛河東原凡三娶始宋氏
廪生懋脩女贈宜人繼趙氏儒士快女繼董氏廪生元
勛女封宜人自公知故城縣即任以家政内外肅睦一
不貽夫子憂而自述齋少長即舉公之政績以教人皆
以爲賢母云生於明庚申十一月二十四曰卒於康熙
四十二年正月一十八曰年八十有四子三浹順治丙
戌進士延慶知州調芮城知縣卒宋宜人出次濤康熙
丙辰進士由翰林院編修今官廣西布政使世所稱述
齋先生也次潤廪生卒皆董宜人出女一適高𫟍教諭
趙理孫六人元瑨貢生任奉天府通判元琛元現元琮
元琪元瓚皆諸生銘曰
廉吏不可爲也而可爲安民之吏歲計有餘也而曰計
亦如之左江之歷政皆立效兮曽幾何時維清節之未
訖厥施兮維後之貽噫嘻往者多不可追孰知去後四
十餘年而五嶺以西如食左江之遺愛兮以莫不思
傅恭人墓誌銘
少詹事高公之喪其室傅恭人也哭之悲狀其行實縷
縷數千言以來謁余爲銘且曰吾非爲無益之悲也悲
夫無與共事吾母也余讀之喟然而歎蓋先王之敬慎
重正于昏禮所以明爲婦之道備矣先嫁三月而教于
有懷瞠文
公宫教成薦以牲芼成婦順也廟見而醴入室而饋明
婦順也饗以一獻代自阼階重責婦順也婦順奈何曰
順于舅姑而巳矣父之醮子往寧爾相蓋相其事我者
母施衿結帨勉之夙夜無違宫事則謂姑命婦之事也
劉子政之傳列女有母儀婦道賢明貞順之目其要順
足以蔽之此先王之所以教孝也以余所聞恭人之賢
蓋自其親黨以下逮于其屬人無不稱道知詹事公之
狀爲審蓋婦順備矣可書也恭人之先故暨陽望族後
遷于杭父諱某母丘孺人恭人生而端重長嫻書史明
大義年十八來歸于我詹事公明年詹事公以贈公卧
疾京邸奉母太恭人以行恭人隨往視疾奉侍湯藥
惟謹贈公既殁執禮哀誠終身以不逮事君舅爲恨也
詹事公以貧故不能歸殯贈公西山僦居城北家益落
思一奮場屋恭人特善女工剪制之事輒易錢佐菽水
膏火費太恭人色喜謂不獨善事我詹事公既授官真
大内南書房寅入戌出恭人侍太恭人益謹時丘孺
人亦迎養邸舍相樂也詹事公嘗扈從抵盛京烏刺歷
松亭出塞北登五臺山道江南浙江出必數月不遑將
母顧藉恭人在室以杼離憂太恭人亦安之如兒在側
也時賜第西華門内偶得産疾上特遣御醫來視
諭曰朕宫中皆用其藥頗有驗果服之而愈蓋恭人
之賢上亦知之矣舉子多自乳愛勞備至御下寬而
修收
有骨
有恩其自處雖貴不改其儉約屢有文綺之賜必親
刀尺以奉太恭人而不自衣也衣必屢澣者或蒙賜
饌歸亦不敢先嘗嘗必其餘者其病也以聞丘孺人之
訃加篤其將絶也與太恭人訣以不克終婦道悲不自
勝鳴呼有終身之慕于其親無一日之奉于身其不謂
之順矣夫太恭人年高失恭人甚慟詹事公以母之慟
也則益慟爲悼亡詩百章纏綿哀怨讀者多淚下不忍
竟也嘗疑安仁閒居賦道後園版輿之樂而其悼亡詩
乃一不及其婦之事太夫人者豈其有遺行與斯可爲
徒悲如恭人者乃不負夫子詩矣恭人生于順治三年
八月二十四曰卒于康熙三十一年五月四曰年四十
有七初封安人累封恭人詹事公名士奇世所稱
江村先生也子二輿軒輿候補國子監典簿女子子四
許字諸生陸某嚴某王某徐某詹事公故籍于杭今居
當湖恭人之殁也曰必歸葬我以近吾母且君故土也
今卜食某縣某鄉某地之原以某日葬嗚呼禾垂向根
爲不忘本恭人猶斯志也夫銘曰
壼儀者何壼之言捆捆喻相親親親斯本懿惟夫人謹
視衿鞶禎車至柳堂上悲歡有萼有趺我公失助詩以
告哀匪感風露賢墳貞隴勿謂斯藏神光燈影太母之
傍
唐太君墓誌銘
卷十六曰
侍郎顧公方以才望通顯於朝其封公雪嵋先生年
老白首母唐太君尚無恙奉侍里居以孝謹聞康熙庚
午春太君捐館舍先生哀不勝喪甫含殮一踊而絶傳
者驚歎皆曰有子如此可謂難矣又曰其母也賢有是
子也侍郎既奔喪歸將舉太君之喪合諸王父之墓日
夜哭泣思所以卒先大夫九原無窮之悲則屬其同年
友韓英曰吾父之事吾王母也朝夕起居不暫離也二
言一動罔弗詳也可以爲女宗而儀法後來者弗勝數
以吾父之奄忽大故知而弗及傳則長逝者魂魄有餘
恨惟是墓隧之石以屬之子吾父殁而獲寧焉子其母
讓菼謹按狀太君世居吳中父鄉飲賓諱某無子配居
孺人實出太君家與故明嘉定伯有連因之京師爲太
君擇所歸顧于吳中爲望族時太學君諱設明有聲諸
生間囚委禽焉久之還吳中太學君故少孤太君猶逮
事姑王夫人未幾而殁以不及久侍爲恨祭必啾小流
涕父母尋亦繼亡經紀喪事皆以禮十地惟良視事孔
時有季蘭蘋菜之敬太學君好客輒助之凡所具立辦
有中饋無遂之義在京師時鄉人某以運米𧇊額將坐
死太學君代輸不足則脱簪珥贊之得免者數家有雜
珮贈問之道中年偕隱成夫子之高而勤于治生綜理
碎密不少自暇逸也有鷄鳴月光之戒婺居二十餘年
惟課其子若孫以起其家侍郎既貴顯屢有内廷文
卷十
綺之賜爲製衣以奉太君惟服以承祭祀曰不敢褻也
居恒衣不重帛數澣不易年老矣紡績補紝無不親也
有敬姜義勞之風嗚呼太君之賢如此婦道母道具矣
而得孝子爲之子復得孝子爲之孫則又有不匱錫類
之福是太君之貽未有艾而雪嵋先生亦可謂不亡矣
其何憾太君生于有明萬曆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
日卒于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初二日年八士有七子二
長雪嵋先生諱天朗副榜貢生考授知縣誥封奉直
大夫翰林院侍讀學士次天喁候選府佐孫男十二人
長汧康熙癸丑進士今爲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沆監生溥貢生法庠生澧天朗出泌監生浩康熙丙辰
進士卒淮康熙乙卯舉人濤庠生潛洽清天揭出曾孫
男十一人楷仁康熙丁卯舉人大君之祔也以康熙三
十年十二月初八日焚既承侍郎之請節書太君之媺
行竊傅以經義以慰孝子地下而系之以銘銘曰
懿惟淑婉展也壼彝密緻厥家有綿其貽乃生令子競
爽濟美伯甫篤行竟以孝死春卿適孫實大其門惟即
惟椒益衍而蕃墓于高丘事無越禮孝孫之思善承其
禰他時寵章更表斯阡我今銘詩以豫其傳
吳淑人墓誌銘
安溪厚菴李先生康熙士二年假歸省覲明年耿精忠
之亂作閩士大夫多陷賊中或不屈率不能自聞於中
有卷十
朝獨先生爲書疏蠟丸馳使者間道詣闕言狀請濟師
天子深嘉之自本官編修超授侍讀學士蓋當是時
賊勢張甚脅污衣冠以視民從己先生遯而野處誓抗
不辱第恐貽兩大人憂而贈公與母淑人俱勸以大義
以趣是舉也王師既收疆其明年亂又作漳泉所屬縣
皆陷先生守一村與府城相犄角時贈公巳捐館矣淑
人絶無兒女子蓄縮怖畏態惟語先生等死耳吾不懼
汝惟義之爲勿吾顧也先生於是密請於親王將軍督
撫告以進軍曲折約既定身自除道梁水脯資餼牽以
勞大師之至而重圍解捷聞進官學士當危急存亡呼
吸之間脱涕泣援裾少遲回前却勢即俱盡誰實堅先
生之方寸俾二意殺賊成就如此卓卓以完大節而荷
寵榮時無不歎母之賢明而能決也而閩中士大大又
言先生自少時家多難山海之孽無寧歲當順治乙未
賊大至子弟之弱稚者盡縛以去而邀賂焉淑人與贈
公謀安得多金啖賊乎時賊踞嶮絶且千人乃空家財
募鄉勇出不意破其巢盡拔所縛者十二人以歸先生
在焉蓋淑人之贊決大計多此類非偶然也余嘗讀史
至列女傳其蹈常守經之死不渝者故多可稱而奇女
子乃能涉險蒙難而識鑒堅定倉卒之頃無亳髮差以
完其家成其子之名者不多得而以淑人當之可不愧
矣淑人既殁先生以狀來不鄙余而屬之銘嗚呼是可
腹非
書也其敢辭淑人吳氏安溪儒士諱參贊女自歸我贈
公孝於舅姑姑早世逮淑人之殁將五十年每言姑在
時事未嘗不出涕也舅病劇正當乙未家禍時淑人諸
子俱拘賊所顧書夜服勞不懈如未嘗有憂者舅臨殁
歎曰汝不念而子以勤我也而子必歸無恙而亦當右
後福兵燹後室俱毁墳壟亦頗侵雜他姓佐贈公以次
復之建祠堂置墓田且作族人之不能葬者以是家益
落而從臾贈公無顧私也造次顛沛惟恐諸子或廢學
聞讀書聲則喜曰吾不恨矣嘗爲其子言自我爲汝家
婦適遭不造箐篁之是竄猿狖之與居而一無勃谿詬
訶者吾處之以忍也諸子或追言遭亂時某某有力不
相救濟者淑人徐曰置之即汝曹通顯或情禮有所不
周如何嗚呼斯真可謂能忍矣惟能忍其小者故能發
於其不可忍之大者也淑人生於有明萬曆某年某月
某日年六士而受先生庶吉士之封七十受學士之封
又十年年八十及受掌院學士之封以終康熙三十三
年某月某曰也享有多福如舅之云贈公諱績學力
行克反其身以刑其家子四人長光地康熙庚戌進士
今官兵部左侍郎學者所稱厚菴先生也鼎徵康熙戊
爾舉人光垤貢士光坡監生女一適諸生陳寶璨孫十
四鐘倫康熙癸酉舉人曾孫四人淑人兆卜於某鄉感
化里之南青洋窆以康熙三十五年九月某日去贈公
卷十六文
有
之墓數里而近衷於古者之不祔而相望焉亦禮也銘
曰
蛇豕鯨鯢毒我閩疆巢卯傾覆婦姑走藏懿惟淑人教
孝以忠坐却寇暴不出帷房始如善柔應機以剛生存
三壽三錫寵章殁寧君子曰代有終我作銘詩於彼青
洋他年烈女徵斯用光
林宜人墓誌銘
翰林侍講高先生璜之配曰宜人林氏總督漕運太子
太保兵部尚書諱起龍之女母章夫人年十三來歸逮
事君舅姑而執其喪克相養送之禮治家以勤忘其貴
而身其勞未生子而子姒之子鏜盡母道又爲置側室
舉子六女三諸子女不知非所出宗黨間咸謂宜人出
不啻也先生自爲庶吉士以工部司榷滸墅以僉事視
學江西力於公以忘其家實賴宜人既先生以文學試
第一復入翰林天子深寵異其才俾日侍諸皇子誦
讀不夙則莫宜人寢殆無時而時先生之渴饑寒暖久
益謹尋二子俱入禁廷侍先生宜人慮其年幼小或
愆於度以獲戾教誠之者甚備嘗退而泣人無知者先
生亦益畏慎曰惴惴乎不稱以爲憂而宜人輒憂其憂
不能自言而神以傷疾用是作革之曰先生扈從口外
竟不及訣嗚呼其可哀也巳其卒以康熙三十一年八
月九曰其葬以某年某月其地於某鄉某原蓋宜人之
堂卷十六
婦德備矣先生哭之過時而悲懼其無傳也屬長洲韓
詐誌其藏其辭曰
尚書之門美於姬姜何彼穠矣其車鏘鏘纚笄綃衣退
而弛妝長夜刀尺春風蘧筐堂上滌瀡牖下芼湘蘭虚
入夢熊遲告祥蜾嬴之負春令之鳴三心五噣嘒其在
東有子緩帶娣之袂良果得七兮鳴鳩在桑夫子黽勉
寢興自公疇其相之鷄鳴月光温室秘慎青蒲周防時
遣愛子淚飲千行自伯于邁磧白沙黃飛蓬曲局如陟
高岡不酌金罍况也永傷一朝遺挂千里悼亡痛兹象
設雀茀斯皇緬惟平生憔悴是常我作銘詩壼彝用彰
以續女史彤管相望
誥封一品太夫人陶氏墓誌銘
康熙庚午二月癸酉朔越翼曰吾鄉孝靖顧先生卒毁
也時母唐太君尚未斂不勝哀一踊而絶於舊旁長子
侍郎公在朝兩世大故倉卒庀具皆以禮克完君姑之
喪以慰失子九原有孝子復有孝婦則咸嘖嘖稱歎我
陶太夫人云侍郎甫終喪起撫河南迎養官舍既而奉
侍里居尋起督修永定河太夫人實總家事内外肅穆
一無間言王君子言齊家言反身戛戛乎難之而撠挶
於未芒人顧一切辦何也既而知太夫人自少習公宫
之教縛姆之訓讀詩書通大義故賢明無不衷於法度
然猶未稔其詳也歲庚辰太夫人捐館舍侍郎自河上
十六元
奔喪以余往銘其王母之藏也復來謁銘則緘太夫人
之臨殁遺訓一篇視余余讀之而三歎蓋爲主之道備
矣非言曰吾少讀詩注有云王姬下嫁能敬且和以執
婦道因惕然念王姬尚然况士大夫女遂寶此二語不
敢忘又曰自吾來歸夫子力學不問生産尋入太學授
田數頃半磽瘠稍有羸餘即郵寄資膏火諸兒長幼不
齊力不能盡延師俱就外塾脱簪典衣以供修肺兒歸
往往篝燈紡績伴誦讀恒至夜深也憶丙午歲夫子留
都下翁病痛不能食吾侍湯藥寢食俱忘翁歎謂所
親吾累賢媳迄今興言及此淚恒爲之潸潸下也又曰
自先姑之變夫子即于是日哭母身亡吾經理含殮竭
心力不遑自惜更于哀痛之時念庶出女嫁有日矣恐
大兒歸格於禮制致失所時即粗具禮以歸之慰先人
未了之心又曰大兒節鉞中州板輿迎養屬吏跪謁道
左吾何人斯竊懼福薄因謂大兒汝亦念篝燈夜讀時
乎又曰昨歲大兒奉召拜别我暗自神傷豫料其不
能再見然何敢以私情形諸面目增其依戀母子聚散
有數存焉不能強也但囑其愛養此身以上報國恩
無爲我過戚更願我子孫益敦仁厚培元氣爲内助者
能敬且和一如詩注所云忽負我諄諄之意太夫人之
訓其大略云爾余亦不能盡書也昔朱子嘗病女戒鄙
淺欲别集古語成三書立篇目曰正靜曰卑弱曰孝愛
修卷十六
曰和睦曰儉質曰寬惠曰講學今觀太夫人一篇中其
目皆其余故節而謹書之俾鐃而納諸其藏嗚呼所以
誌太夫人者亦盡是矣太夫人生于有明天啓四年五
月五日卒于今康熙三十九年八月三日年七十有七
誥封至一品太夫人父湖州諸生諱廷燝孝靖先生
諱天朗世次行誼封贈官階及子若孫俱詳前唐太君
誌中侍郎暨其弟舉大夫人之喪以辛已正月二十一
曰巳酉祔本孝靖先生之墓先是侍郎聞喪不待奏
報即行余往唁之曰禮也吾在吏部當爲子請巳而格
于同官力爭不得上聞尋駕幸河隄果有以擅離官
次奏者幸上明聖聽在籍守制嗚呼太夫人能永
矢穠矣肅雝之言余亦人子也獨失谷風匍謂之義良
以爲愧銘曰
龍起覃安駕省元元寧壽東朝敬侍南轅臣汧有
母文衣魚軒宜朝行在起居晨昏老不勝扶兒伏陳
言兩宮勞問賚子便蕃頒羞大官賜酒上尊羊腔鹿
尾神草靈根歸遺爾母天語尤温邦人傳睹爛其盈
門何以承之婦道克敦畢生和敬來福源源銘章納幽
歌此夫殊恩以光代終以昭後昆
誥封一品夫人史氏墓誌銘
夫人氏史溧陽人故勳衛上家少以淑令閘歸吾師尚
書龔端毅公爲繼室自公令蘄時理内事爲助公入諫
堂
垣夫人留侍舅姑惟謹不以貽公憂舅姑既殁佐喪葬
皆以禮公宿儒負海内望文讌無虚日夫人爲具亡論
有無不倦乃至䪥蓼鹽豉粔籹之屬咸調味也公故貧
好施夫人屏當以供色不吝然自公殁貧益甚坐客多
詞場坎壈羈窮老人各散去門下士或通顯亦多零落
存者如北門東方不能澹給無有如公昔日之豪者而
夫人獨茹苦衣敝以撠挶梱緻其家者垂三十年子二
人士稹元配童夫人出也士稚賈孺人出也女二一賈
出一側室胡出也夫人撫之皆如其出有鴻鳩均平之
愛士慎歷官所至必教誡之當公殁時士稚生僅八歲
自少迄長恩勞備至爲致賢師友以成其才二女遣嫁
咸得所時儉而合度蓋公既不畜贏餘之産得完婚嫁
之累且慰其愛憐少子之意以不恨九原者無他倚賴
悉集於未亡人嗚呼可謂難也已夫人生於有明天啓
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卒於康熙四十年四月十一曰年
七十有八覃恩誥封一品夫人士磧順治丁酉副榜
官至湖廣驛傳道按察司僉事卒士祉康熙丙寅拔貢
候選教諭女二適貢生吳早蕭萱伹卒士稚將以今康
熙某年某月某曰舉夫人之喪祔於公墓先期屬銘於
公門下士韓焚茨喪公久追維後堂之侍有餘痛焉序
夫人之賢亦以知公家人之教銘曰
有鵩止隅而鳳有雛孤領誰急而哺有烏嗟余季矣占
堂故
有州堂
復始矣匪袂之良賢母步昌
有懷堂文稿卷十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