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所讲的“三魂七魄”,主要是指什么?如有损伤如何恢复?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明明睡了八个小时,醒来还是浑身发沉;或者遇到大事时脑子一片空白,平时机灵劲儿全没了;再或者明明没吃坏东西,却总觉得肚子胀、提不起精神…… 如果你也有过这些困惑,或许可以从道家所说的 “三魂七魄” 里找找答案。

在道家看来,人的生命不只是一副血肉之躯,更有看不见的 “魂” 与 “魄” 在运作。《黄帝内经》里说:“魂者,神之变也;魄者,精之始也。” 简单来讲,魂管精神活动,魄掌身体机能,就像一个人的 “软件” 和 “硬件”,缺了谁都不行。

先说说 “三魂”。它们分别是胎光、爽灵、幽精,听起来像三个各司其职的小管家。

胎光是三魂的老大,管着人的生命本源。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身体里的 “太阳”,只要它亮堂,人就有精气神。《道藏》里说 “胎光灭则命危”,生活中那些长期熬夜、过度透支身体的人,往往眼神发飘、面色憔悴,这就是胎光被耗损的表现。我认识一个程序员,连续半年天天凌晨三点才睡,后来不仅脱发严重,连走路都打晃,中医说他 “元气大伤”,其实就是胎光快 “没电” 了。

爽灵负责的是人的智慧和反应能力,相当于大脑里的 “处理器”。小孩子学东西快、对新鲜事物敏感,就是因为爽灵活跃;而那些反应迟钝、记不住事儿的人,多半是爽灵被堵住了。《周易参同契》里说 “爽灵明则智生”,老一辈人常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就是通过增长见闻给爽灵 “升级”。我表姐家的孩子以前总坐不住,后来带他去爬山、逛博物馆,半年后居然能安安静静看完整本书,这就是爽灵被激活的缘故。

展开全文

幽精则和人的情感、生殖有关,像是个 “情感传感器”。它要是出了问题,人要么变得麻木冷漠,要么就容易陷入情绪漩涡。失恋后茶饭不思的人,多半是幽精受了冲击;而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家庭和睦的人,幽精往往很安稳。道家认为 “幽精宁则情缘顺”,所以遇到感情挫折时,老一辈人会说 “出去散散心”,其实就是让幽精慢慢平复。

再看 “七魄”,它们更像是七个守着身体的警卫员,分别叫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光听名字就知道,它们管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身体活儿。

尸狗负责警觉,晚上睡觉能听到敲门声、夜里翻身不会摔下床,都是它的功劳。但要是尸狗太 “兴奋”,人就容易失眠多梦。我奶奶以前总说自己 “觉轻”,一点动静就醒,后来用艾草泡脚安神,慢慢能睡踏实了,这就是让尸狗 “下班休息” 的效果。

伏矢掌管消化,相当于身体里的 “垃圾桶”,负责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能量。那些吃完就胀、大便不成形的人,多半是伏矢偷懒了。我邻居张阿姨以前总犯胃病,后来每天早上喝碗小米粥,少吃生冷油腻,半年后连气色都变好了,这就是在给伏矢 “减负”。

雀阴和生殖功能相关,吞贼负责抵抗外来病菌(比如感冒时它就在和病毒打仗),非毒能化解体内的毒素(吃坏东西上吐下泻就是它在工作),除秽管排泄(便秘的人往往是除秽不给力),臭肺则主呼吸(打呼噜、气短都和它有关)。这七个魄环环相扣,哪个出问题都会让身体 “亮红灯”。

那么,要是三魂七魄受了损伤,该怎么调理呢?道家讲究 “顺天应人”,方法其实都藏在日常生活里。

养胎光可以多晒太阳、早睡早起,让身体跟着自然节律走。农村老人常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就是在保护胎光。我那个程序员朋友后来每天晚上十点就关手机,坚持了三个月,脸色慢慢红润起来,这就是胎光在恢复的信号。

调爽灵不妨多接触新鲜事物,下棋、学乐器、甚至玩益智游戏都行。我爷爷退休后学拉二胡,不仅记性变好了,连说话都比以前利索,这就是在给爽灵 “充电”。

安幽精可以试试写日记、和朋友聊天,把憋在心里的情绪疏解开。道家还推荐 “静坐观想”,每天花十分钟闭眼深呼吸,想象心里的烦恼像烟一样散开,坚持下来会觉得心里敞亮很多。

至于七魄的养护,更是离不开柴米油盐。比如尸狗不安稳的人,睡前可以喝杯温牛奶;伏矢弱的人,多吃山药、南瓜这些健脾的食物;吞贼功能差、总生病的人,不妨每天快走半小时,让气血活起来。这些方法看着简单,却暗合了《太平经》里 “人安身养性,即太平气至” 的道理。

说到底,道家讲 “三魂七魄”,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人是身心合一的整体。那些看似无解的疲惫、焦虑,或许不是身体 “坏了”,而是魂与魄在提醒你该好好照顾自己了。就像老祖宗说的 “三分治,七分养”,有时候放慢脚步,让魂归位、魄安宁,健康自然会找上门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