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海边玩耍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不管远处的海浪有多大,临近海岸线的时候,总是与海岸线平行。这是为什么呢?
海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一种波动现象。按照类型可分为风浪、涌浪、海啸等几种。海浪起伏活动具有规律性、周期性。当海浪向岸边涌进时,由于海水越来越浅,下层水的上下运动受到了阻碍,由于物体具有惯性,海水的波浪一浪叠一浪,越涌越多,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随着水深变浅,下层水的运动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最后它的运动速度慢于上层的运动速度,由于惯性,海浪最高处向前倾倒,拍打在礁石或海岸上。
到了浅水的岸边,水深浅了,波速慢了,因此,多余的能量就会推高水浪。于是,越靠近岸边,浪就显得越来越高,因此有时感觉在岸边突然冒出涌浪。
至于为什么波浪会与海岸线平行,这是因为最先接近海岸的一端,由于提早遇到浅水从而波速减慢,远的一端则以更高的速度接近,最终就近似与海岸线平行了。
当我们看到海浪的时候,可能也会联想到海啸。与海浪产生的原因不同,海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海底地壳出现断裂,引起地壳剧烈运动,从而产生波长极长的巨大波浪。而且海浪一般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它可以在洋面上以每小时600到1000公里的速度驰骋上万公里,并掀起几米甚至数十米高的巨浪。
“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的说法都没有错,事实海上有风没风都会出现波浪。通常所说的海浪,是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波。无风的海面也会出现涌浪和近岸波,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无风三尺浪”的证据,但实际上它们是由别处的风引起的海浪传播来的。广义上的海浪,还包括天体引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塌陷滑坡、大气压力变化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等外力和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啸、风暴潮和海洋内波等。它们都会引起海水的巨大波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无风也起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