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出海进化论:把最佳实践,带到全球去

名创优品:中国名创,开心世界

真正支撑这一切的,是过去两年全面铺开的数字化。2023年起,名创优品在全球搭建起四大数据中心,供应链系统已经在美国、印尼和英国上线,马来西亚也即将跟进,系统内置三种补货逻辑,能应对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会员系统则已覆盖五个海外市场,既保障合规,也能做精细化运营。公司内部把这些总结为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标准化方案”。

更直观的例子是门店运营。名创优品在国内4200多家门店中搭建了“店群”一站式平台,把通知、任务、知识、智能助手和应用整合在一起,支持开闭店和人员管理自动化。门店运营涉及86项任务,借助数字化实现“下发—执行—验收—监控”的全流程闭环。以暑期档S级陈列任务为例,达成率和按时完成率均达到99%,后续计划将“店群”一站式平台推广至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的管理方式更灵活。基于飞书aPaaS,名创优品仅用一个月就上线了“海外巡店助手”,实现标准统一、经验沉淀和跨时区零时差协同,减少因人员变动带来的交接成本。在渠道拓展上,印尼市场的拓店流程仅用 15 天完成上线,效率提升 50%,展现了多维表格的灵活性和自动化能力。

组织效率也是出海的隐形战场。曾经,跨国沟通主要依赖邮件和本地工具,不同语言还要靠翻译转接。2024年,名创优品通过飞书,搭建全球一体化协作平台。美国子公司CEO借助实时翻译直接和总部互动,超过六成的会议纪要由AI自动生成。内部也倡导“让简单成为灵魂”,内部汇报禁止使用PPT,减少形式主义,直接解决问题。

当数字化渗透到运营的每一处,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把战略、流程和文化拧成一股力量,让总部与一线同频共振,让亚洲与欧美团队仿佛坐在同一个会议室里讨论问题。

回过头来看,出海,从来不是开几家店、卖几件货那么简单,而是一场组织力的长期考验。标准化、文化、协同与数字化,缺一不可。名创优品的十年出海史表明,全球化意味着真正走进不同市场的文化,也意味着深入复杂组织的血液。

02

飞书“落地海外”

每天清晨,日本9000家永旺超市同时开门。1200名试吃员分散在货架之间,有人递出一块和牛,有人送上一口抹茶饼干。顾客只看到轻松自然的一次体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背后是一场庞大的排班、物流和数据运算。

永旺是亚洲最大的零售集团之一。它成立于1989年,由国内外142家企业整合而成,2001年正式命名为永旺株式会社,旗下包括AEONCo.Ltd.及百余家附属公司。

仅试吃业务,永旺就要协调35家中介公司、1200名员工和上万条排班信息。每一个人在哪家店出现、何时上岗,都会牵动整个链条。哪怕一个环节延误,都可能让顾客体验大打折扣。

2024年5月,永旺示范服务公司决定升级系统。原本,他们打算投入1亿日元开发定制化软件。就在此时,飞书的多维表格进入视野。永旺团队起初持怀疑态度——这个表格真能撑起百万行数据?真能满足日本市场对精细化管理的苛刻要求?

飞书项目组也心里没底。系统复杂程度远超一般想象:200多个流程、57个子表、2721个字段、850多列公式,其中400多列是跨表计算。每月处理的数据量以百万行计。研发团队用五个月时间啃下这块硬骨头,把原本需要30分钟的运算压缩到20秒,单表上限从5万行扩展到100万行,自动化操作次数提升到百万级。

最终,一个能在秒级处理百万行数据的系统上线。它覆盖了出勤、案件、任务分配、人事、会计等环节。以往靠Outlook邮件来回传递的工作,现在在飞书中即可完成。试吃员在手机端输入的内容,会实时同步到总部系统,信息不再滞后,重复录入也被彻底消除。

永旺员工惊讶地发现,每天能节省三到四个小时。过去要手动计算的排班,如今自动完成。大家普遍认为,自己节省了大量时间,能够更早下班。管理层则意识到,在日本社会正讨论“做四休三”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数字化工具,仅靠意愿几乎不可能弥补减少的工作时长。飞书成为关键的一环。

在这次合作中,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概念——“热行”。

千万不要把百行和百“热行”简单理解为数字的差别。每一行热行都在实时运转。单元格不仅能承载文本、数字、图片、流程等近30种字段,还能监听变化、触发自动化流程,跨表引用和计算,甚至形成连锁反应。系统不再是被动的数据存储,而是动态的业务中枢。任何操作都会被实时捕捉并执行,让复杂的业务环节能够顺畅衔接。

在永旺的场景中,这种“热行”能力至关重要。系统每月需要处理约1万个案件和3万次任务分配,同时还要遵循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习惯。飞书多维表格在保证业务稳定流转的同时,实现了本地化适配,让管理能够跨语言和文化有效展开。排班和任务分配的信息能够即时反馈,管理层可以实时了解业务进展。

项目执行人员提到,这是一次超出常规的挑战。多维表格原本的上限是5万行,这次被扩展到100万行;自动化流程的操作上限也提升到百万次。日本市场的高标准要求,促使飞书在性能和稳定性上完成了新的突破。

与此同时,员工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需要坐在电脑前处理流程,如今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永旺管理层评价称,信息的集中与实时同步,是数字化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

永旺有千家店铺、百万行数据。过去,管理这些信息几乎让人头疼,现在飞书多维表格让整个流程清晰可见、可控可查。看着排班、任务分配和数据同步在系统里自动运行,团队才真正明白:数字化工具不只是技术堆叠,它可以深度嵌入复杂的零售运营,也能在跨文化环境中稳定落地。

03

东方工具,扬帆全球

2022年初,霸王茶姬总部办公区里,几百名白领通过飞书处理日常事务。门店伙伴尚未接入系统,后台任务提醒不断跳动。霸王茶姬意识到,要把东方茶卖向全球,管理方式必须升级。

两年后,局面彻底改观。到2024年,飞书已覆盖霸王茶姬全国7万家门店。排班、培训、执行与反馈全部整合进同一套系统,AI智能问答全天候在线,每天处理数以万计的问题,解决率高达96%。内部员工把它称作门店的“数字老师傅”。不过,霸王茶姬这套系统目前主要在国内应用,海外仍在拓展阶段。

霸王茶姬通过飞书构建内部社交社区,让全球门店伙伴在飞书上发帖、评论、点赞,分享经验、提建议,形成可沉淀的知识库。多语言、多时区的内容管理,让企业文化在全球流动。标准化不再是冷冰冰的规程,文化是有温度的具体互动。

所有的数字化尝试,最终都要回到人。它的价值不在于技术多么先进,而在于能否真正帮助两类人:让消费者体验更好,让员工工作更高效。只有这样,数字化才能从成本转变为出海路上的助力。

随着品牌进入全球市场,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如何保证一年卖出超一亿杯的“伯牙绝弦”,在7000家门店里口味一致。要做到“千店一杯”,标准化经营至关重要。霸王茶姬通过飞书打造了一套全球化的组织操作系统,从门店发声、战略协同到服务支持,构建起以连接、反馈和闭环为核心的数字协同体系,为统一标准和高效协同提供了支撑。

霸王茶姬内部的“茶茶圈”社区

飞书的AI系统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它支持关键词识别、上下文追问与图片解析,每天应对大量门店咨询,AI解决率维持在96%。这意味着在出海过程中,品牌能够快速复制标准化服务,减少培训和沟通成本。

放眼更大的背景来看,飞书不仅传递战略,更承载着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从总部战略、门店执行,到供应链协作、会员数据,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或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全球业务的效率与一致性。

跨国运营也远非“把业务搬到另一个国家”那么简单。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数据存储要求和网络安全标准,这些细节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真正落地。飞书的数据存储在中国,海外版本Lark则通过AWS部署,覆盖欧美、东南亚、拉美等市场的合规标准。自2020年以来,字节跳动已在这一领域投入数十亿元。合规不仅是技术要求,更是企业全球化的硬实力。

如今,东方茶、东方零售模式、东方数字化实践借助飞书走向世界。它承载的,早已超越企业出海的梦想,成为一种全新的全球化范式。

因此,飞书的全球化逻辑呈现出“双向”价值特征:一方面,它帮助中国企业跨越时区、语言和文化,将战略落实到海外一线;另一方面,它凭借产品和合规能力赢得海外客户的信任。企业借助飞书拓展市场、提升效率,而飞书也在服务全球客户的过程中不断验证自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