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鸟——鹤
鹤,是鹤形目鹤科鸟类的通称,属大型涉禽(适应在水边生活的鸟类)。鹤通常为白色,头顶颊部及眼睛为红色,脚部色青,颈部修长,膝粗指细,叫声洪亮。它们或翩翩起舞于九天之上,或悠然自得于幽谷之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象征着长寿、吉祥、高洁,同时还具有神话与宗教意义。在古人的画作、诗文、传说故事中,我们常常能见到鹤的身影;21世纪的今天,鹤文化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鹤的形象也以各种创新性形象出现在文艺作品、服饰和各种生活器具之中。
鹤鸣幽谷
声传千古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先秦《诗经·小雅·鹤鸣》
翻译: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唐·张九龄《西江夜行》
翻译: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暗夜与黎明的分际之时,乍然一声长鸣。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易经·中孚》
翻译:白鹤在荫蔽之处鸣叫,小鹤也能感应到并与之相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鹤”,通常被认为特指丹顶鹤,俗称白鹤。鹤有三大生活行为,一是鹤望:群栖之时,总有一只鹤站岗放哨;二是鹤鸣:鹤为了传递信息、呼唤同伴而鸣叫;三是鹤舞:鹤常在繁殖季节通过跳舞求偶。
鹤鸣往往与幽静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相伴,构成了一幅幅宁静的画面。鹤鸣,不仅是一种自然的声音,更是一种文化的回响,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展开全文
仙鹤凌云
志在千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翻译: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推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唐·刘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
翻译:躺伏的龙终有一天会得到滋润的雨水,飞腾空中。今日放飞白鹤,让它自由展翅,直冲云霄。
鹤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步态从容悠闲,飞翔轻盈飘逸,颇具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飞鹤与云雾、山川、松柏相伴,构成了一幅幅超脱尘世的画卷。鹤的飞翔,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精神追求,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不屈的品格。
鹤影清风
高洁传世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唐·白居易《感鹤》
翻译:这只鹤保持高洁的姿态,不像杂鸟轻飞摇曳的轻浮样子!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翻译:(你是方外之人)如同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鹤喜欢在山泉野林栖息,颇合古代君子之隐逸风尚。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象征高洁的君子之风,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民俗文化中,鹤始终与长寿永生、羽化升仙、和谐互助等寓意相伴随。鹤与人类历史文化的融合,共筑了人与自然的美丽画卷。
鹤在古人眼中可比作君子,它们总是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出现,或独立于清波之上,或翱翔于云端之间,不染尘嚣。愿我们也似云中白鹤,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份超然与宁静。
一琴一鹤
据《宋史》记载,北宋时期,有个人叫赵抃,曾经五次担任御史,但始终能做到心无贪念,廉洁为官,从不为自己谋私利,被誉为“铁面御史”。他出任成都知府,骑着一匹马,仅以一琴一鹤相随。到任后,他提出廉于自身、廉于职务、廉于社会的“三廉”施政理念,改变了当地不好的官风民风,受到神宗皇帝的嘉奖。
后人就以“一琴一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