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六月:別稱,季夏,伏月,暑月,煩暑或溽暑,焦月,遁月,天貺,荷月或蓮月,荔月,

夏天在中國農曆六月進入了尾聲,熱浪襲襲、谷風陣陣、蟬鳴不止、蓮葉田田。在六月中的人們希望送走酷暑,迎來涼秋。這一月,中國民間節日有天貺節,觀蓮節等。

基本介紹

中文名:農曆六月別稱:季夏、伏月、暑月等特點:熱浪襲襲、谷風陣陣相關節日:天貺節,觀蓮節等

別稱,季夏,伏月,暑月,煩暑或溽暑,焦月,遁月,天貺,荷月或蓮月,荔月,另外別稱,

別稱季夏夏天的時段按照來臨的順序分為孟夏、仲夏和季夏,因此六月又叫季夏,代表同樣意義的別稱還有暮夏、晚夏、杪夏,杪本來是指樹梢,後來借指季節、歲時的尾端。伏月俗話說:三伏之中逢酷熱,意思是三伏乃一年中最熱的天氣。由於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大都在六月,所以六月被稱為“伏月”。暑月六月的記憶,是和酷熱相伴的,東風消停,大地如蒸,小暑、大暑節氣也大都在六月,人們把六月稱之為“暑月”。煩暑或溽暑在悶熱、潮濕的天氣中,人們的心情也會因此而煩躁不堪,所以六月別稱“煩暑”、“溽暑”。焦月這個時候大江南北,都是高溫酷暑,盛熱的陽光炙烤著萬物,萬物仿佛都被烤焦了,於是六月形象地叫做“焦月”。遁月遁(dùn)月從古到今,人們總是想盡各種辦法避暑,成為“遁月”,遁是避開的意思,六月即避開酷熱,尋找清涼,還是人們在六月的心愿。天貺江南梅雨季節一過,家家戶戶在六月初六天貺節這天開箱倒匣,把衣服、書籍拿到露天曝曬,以免霉爛。稱“天貺”。“貺”是“贈、賜”的意思。荷月或蓮月江南的賞荷是在六月下旬,以六月二十四為觀蓮節。每當這天,蘇杭一帶畫舫雲集、滿目裙袂、揮扇如雲,人們在荷花盪旁,看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荔月六月近秋,漸漸伴著瓜果的成熟,箇中翹楚便是令妃子樂得合不攏嘴的荔枝,所以六月又稱荔月。另外別稱且月、精陽、徂(có)暑、林鐘、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