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

佛所咐嘱

编辑

地藏菩萨亦称地藏尊者。佛教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上卷、《地藏十轮经》等,皆说有地藏菩萨。此地藏曾在忉利天大会的众生面前,受释尊的咐嘱,在释尊入灭后至弥勒菩萨成佛之前的娑婆无佛世界担任导师。依《地藏十轮经》第一卷:“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密藏”,而名地藏。处事坚毅不拔的态度,好比大地,以果敢的决断力救济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地狱不空,自己决不成佛的菩萨。又说地藏菩萨是已登十地果位的菩萨[16],为教化六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的众生,而留在菩萨位[17]。

经典摘录

编辑

尊敬比丘勿得呵毁

在家信众,对于出家人,应该尊敬,不能呵毁。

清净持戒的比丘,当然不得以世俗的非法来刑责。那些破戒无戒的,为什么也不能以世俗的法或非法来刑责呢?这是有著深刻意义的。如

破戒恶行苾刍,虽于我法毘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馀势。

——《十轮经》(卷三)

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其形相,应生十种殊胜思维,当获无量功德宝聚: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忍、念出家、念远离、念智慧、念宿植出离善根。

——《十轮经》(卷三)

依经文的意义是:

破戒苾刍(比丘),违背了毘那耶,犹如死尸(不可能现身修行证果),佛法大海,不能再容纳他,所以应逐出僧团。但犯戒的恶行比丘,过去曾于出家僧团中受戒;虽然破戒,还有戒德馀势。换言之,破戒比丘不是破坏一切戒善,还有些功德在呢!如曾盛过香料的盒子,拿去香料后,还留有香气。破戒者因曾经受戒,所以还有些功德,还能令见者生起十种殊胜思维,增长福德。说到这里,大家倒可以想想自己。现在虽学佛而或者程度已较高了,已受五戒或菩萨戒,但最初是怎样信佛的?当然,有些是遇著大德法师而生起信心,皈依佛法;有些却是幼年在家乡时,见到平常的出家人,慢慢与佛法结缘而学佛;或者见到的是不成样的出家人——破戒或无戒的,也许初见的印象不太好,但还是使你生起良好的观念,知道有佛有法有僧,而种下现在学佛的种子。所以破庙中的佛像,或旧书堆里的佛经,破戒的出家人,都能引起众生对三宝的信心。这样,破戒无戒的比丘,是能令人生起功德,增长殊胜思维的。如念三宝功德不可思议,念持戒、布施、忍辱功德,生起出家,远离烦恼,想到寻求智慧,自己于过去生中的善根。所以若在出家人立场说,破戒恶行比丘,应逐出僧团;但在信众方面说,还能令人增长功德,可作众生福田。总结的说,能持戒的,固然理想,应加崇仰;破戒的,即使知道了,在家居士亦不能对他非法骂辱,或者拘禁,因为这是对僧团而造重罪的。地藏菩萨来五浊恶世,现出家相,充分表现了菩萨的慈悲度生精神,使大家知道剃除须发,身披袈裟,于出家僧团中,是好是坏,还是出家人。当没有逐出僧团,失掉出家身份以前,不予赞叹、供养、护持,是可以的,但却不能于当面或背后,用手段对付骂辱。否则,对佛法起不良的影响,无形中造成破毁三宝的重罪。

伪大乘者不应亲近

有些大乘学者,常公开宣扬他的大乘:说自己是大乘派;只有大乘经可听,大乘法才可学;声闻、独觉乘都是小乘法,都不要修学。换言之,这是执大谤小。

一般人的想法,大乘比小乘好,那么学大乘不学小乘,专弘大乘不弘小乘,又有什么错误呢?这错误可大了!如

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党,唯乐听习受持大乘,不乐声闻,独觉乘法。

——《十轮经》(卷六)

说者听者,俱获大罪,陷断灭边,坠颠狂想,执无因论。如是众等所有过失,皆由未学声闻乘法,独觉乘法,先求听习微妙甚深大乘正法。

——《十轮经》(卷六)

如有这种执大谤小的偏见,佛为大众说,这是犯重罪的;听这种人说法,也会犯重罪。主要的有三种过失:起断灭见、起颠狂想、执无因论。

堕断灭见,即落于空。听说一切皆空,以为空掉因果缘起,于是把因果缘起,善恶报应,生死轮回,都看作什么都没有。如起了这样的断灭见——空见,即使说心说性说悟,都不是真正的大乘法。

颠狂想:听说人人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就好像自己是佛,狂妄颠倒得了不得!学大乘法的,容易走此邪道。这是离开声闻、缘觉法而学大乘所起的过失。

无因论:大乘经中,或说因缘不可得,因缘无自性,但这并非没有因缘。但有些学者,却由此而落入自然无因的邪见。因果是佛法的宗要,非好好的信解不可。现在有些地方,好像佛法很盛,但很少谈到三世因果,无形中佛法成了现生的道德学,修养法。这些变了质的,离根本佛法甚远,都是偏向于大乘所引起的错误,也可以说这根本不成大乘法了。[18]

度化劫数

编辑

参见:佛教因果论

因《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阐述地藏菩萨舍身救母的意愿,此经也被称为佛经中的“孝经”[19]。

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经过的时间长度,是一般人无法想象也不能理解的[20][21],佛陀在《地藏经》中作了这样的描述:“譬如在三千个大千世界里,所有的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每一样东西都当作一条恒河,每一条恒河中的每一粒沙都当作一个世界,每个世界里的每一粒微尘都当作一个劫数,在每一劫里所积聚的微尘,其中每一粒再当成一个劫数,地藏菩萨证得十地菩萨的果位以来,已经比上面所说数目的一千倍还要多,就不要再说地藏菩萨在修行声闻和辟支佛时所经过的时间了。”[22]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告诉四天王:地藏菩萨以无数方便教化众生[23]。

称佛名号

编辑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述,由于深知:“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24]为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地藏菩萨欲利益众生,演不思议事,于是在称佛名号品列举了一些佛名及其利益之事:如果听到无边身如来名号,暂时生恭敬,就可以超越四十劫生死之罪;如果听到宝性如来的名称,一弹指顷发心归依,就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如果听到波头摩胜如来名号,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如果听到狮子吼如来名,一念归依,当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如果听到拘留孙佛名,至心瞻礼,或复赞叹,当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如果听到毗婆尸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如果听到宝胜如来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如果听到宝相如来名,生恭敬心,不久当得阿罗汉果;如果听到袈裟幢如来名,超越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如果听到大通山王如来名,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还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等不可说佛[10],只要念得一个佛号的名号,功德就非常多了,何况多个法号呢。这些众生,生时死时,自会得到大的益处,最终不会堕落到恶道中。[25]

十日诵经

编辑

参见:十日斋和斋戒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告诉普广菩萨,如果在“十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三十日)中持斋、念佛、礼拜,就能远离疾病,衣食富足。[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