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的辙吗?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其实许多剧场、剧团的管理者们也经常和观众交流,怎样才能用更好的服务提升观赏品质。“很多观众、戏迷本心真是为了演员、为了作品好。他们拍照录像的目的是尽己所能向大家介绍好戏、好剧、好演员。”这位院团负责人介绍,“我们尽量在服务中体现人性化。比如与演出团队沟通,哪些行为坚决不行,哪些行为其实可以。对此,我们会在演出前明确告知,希望观众配合。”
记者在上海、北京等地采访中发现,劝阻照相录像已经成为剧场文化的常态。为了避免相同问题,剧院和演出方也是想尽办法,如“照灯警告”“人工提示”“信号屏蔽”等。有的剧院安排特定摄影区,满足摄影爱好者并避免打扰更多人。有的剧院会有“签约摄影”“持证拍照”。包括本市在内的全国许多院团、剧场,已经纷纷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手段,让观众在看演出时所产生的这份“无处安放的情感”得以抒发。比如在演出前后将剧照、演员照、排练花絮、彩排现场、演员采访,甚至演出的短视频、精彩瞬间等以微信的形式即时推送。
“今年刚施行禁止照相录像时,我们压力真的很大。”本市某剧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但大家还是很配合的。遇到不理解的,我们只能一遍遍地去解释。刚刚推行这几个月,配合微信等手段,现场效果明显变好了。未来我们希望能在方法上更加创新,更好地为观众服务。说到底是互相尊重——尊重表演者、创作者的辛勤劳动,也尊重观众欣赏演出的权益。”
延伸阅读
中国剧院用激光笔制止观众拍照 国外演出团被吓到
美媒称,在世界各地,观众在剧院内使用手机令表演者不胜其扰。但在中国,剧院和其它场馆采用了一种有效的(也许有人会说令人烦扰的)解决办法——用激光束“制服”它们。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虽然方法各种各样,但概念是一样的。在演出期间,配备了激光笔的引座员在观众席上方或周围就位。当他们发现亮光的手机屏幕时,不必冲向违反规定的手机主人,而只需迅速拿出(红色或绿色的)激光笔对准发光的手机屏幕,直到手机主人停止使用手机。
报道称,这或可成为“激光羞辱”
上海大剧院的工作人员王晨(音)说:“通常,我们只需对一小部分观众(使用这种技术)。他们忍不住使用手机,所以我们给他们一个委婉的提醒,这样他们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
上月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观看歌剧《卡门》的徐春(音)说:“当然,这会让其他观众分心。但看到发光的手机屏幕更让人分心。”对于第一次有这种经历的人来说,在黑暗的剧院内突然出现有色强光会非常刺眼。
为美国交响乐团在中国巡演提供咨询的乔安娜·C·李(音)说:“我记得第一次看到那些激光束的情景。在演出中看到那个小红点让我非常震惊,就像有人正在用枪指着观众。”
报道称, 一束强光的确可能具有危险的意味。许多枪支都带有激光瞄准器,而且用激光瞄准飞机驾驶室影响飞行安全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当然,大多数人使用激光笔都没有恶意,例如,用激光笔来作报告或逗猫。但多年来,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上海大剧院等中国的许多著名剧院,激光笔一直被用作维护秩序的工具。
这也许是解决中国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的方法。近年来,中国新的演出场馆和观众人数都迅猛增长。而且,中国观众明显比美国和欧洲的观众更年轻,因此对西方剧院礼仪的经验相对欠缺。中国的剧院管理者说,使用激光笔只是教育观众如何得体地观看现场演出的措施之一。
那么,使用激光笔会对表演者造成干扰吗?
“不,这是非常聪明、迅速、非常有效的方法。”意大利女中音歌唱家朱塞平娜·皮温蒂上月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歌剧《卡门》中担纲女主演,她在演出后如是说。她说:“他们应该在全世界都使用激光笔。虽然我在舞台上可以看见激光束,但它没有照相机闪光灯的干扰大,也没有引座员在过道跑上跑下的干扰大。”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管理人员杨红杰(音)说,关键是在演出开始时充分利用激光笔,这样违反规定的观众(及其周围的观众)就会知道他们偷偷拍照会有什么后果。
报道称,此外,许多著名剧院都采用了手机信号干扰技术,所以手机短信和铃声干扰几乎不是问题。但在美国,采用这种技术是非法的,除非得到联邦法律的执法许可。
杨红杰(音)说:“一开始(中国国家大剧院于2007年启用)情况非常糟糕。在整个演出过程中,都有观众打电话和拍照。”但他和同事发现,让引座员一个一个地去阻止这些违反规定的观众不仅会影响其他观众,而且如果违反规定的观众坐在一排的中间位置也是一个问题。因此,从2008年开始,中国国家大剧院就开始培训引座员使用激光笔。
杨红杰(音)说:“这些年情况越来越好。与以前相比,现在我们与观众的这种接触少多了。”
报道称,在美国,激光笔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而在中国,尽管表演艺术学会出台了指导意见,但激光笔的使用几乎不受监管。在北京购物和夜生活的热门地区三里屯,行人经常被人行道旁售卖的激光笔发出的绿色激光束晃得暂时性失明。
激光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前电子工程学教授塞缪尔·M·戈德瓦瑟在电话采访中说:“如果照射到眼睛,真的存在风险。”
杨红杰(音)说,这也是为什么引座员都经过特殊培训,要从观众身后照射以避免照射到眼睛。如果他们瞄得不准,就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乒乓策划”是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文化交流公司。该公司总监艾莉森·弗里德曼仍对去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一场演出中的惊悚一幕记忆犹新,当时,一些激光束在陶身体剧场的表演者身上乱晃。
弗里德曼女士说:“如果这是配有拉斯韦加斯舞台灯光效果的央视大型歌舞表演,那是一回事。但如果是以荒凉、极简主义和纯净为特色的陶身体剧场的表演,那么突然有红色和绿色的激光束照在黑白色调的舞台上则非常突兀。”
在今年1月中国钢琴家郎朗的音乐会上,也出现了关于过度使用激光束的颇多抱怨。因为有太多观众想偷拍郎朗,以至于在某些时刻,现场就像安排了一场激光秀来配合郎朗对柴可夫斯基《四季》的温柔演绎。结果,一些演出团体(包括上月来中国演出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就要求剧院管理者在其表演过程中不要使用激光笔。
但中国的剧院管理者说,激光笔是应对这一棘手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许多剧院管理者都表示,只有当人们的素质提高了,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才会消失。
上海大剧院的工作人员王晨(音)说:“希望有一天,我们甚至不需要从兜里掏出激光笔。那将是美好的一天。”(来源:参考消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